国外一位资深电脑专栏作家写到:"谈电脑,不能不谈IBM。"更有人断言:"电脑的历史,就是IBM的历史。"这些议论,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几分道理。IBM的历史的确包含着电脑史的大半部。然而,本世纪50年代初,IBM几乎被赶下电脑业的盟主宝座。
当时电脑业界风云变换,第一代"克"字号电脑雨后春笋般出土。除了埃历阿克和尤里瓦克,还有比纳克、西雅克、强尼雅克……,至少有6台带"电子"头衔的的机器令IBM董事长沃森如坐针毡。业务经理火上添油报告说:莫契利只凭一纸书面介绍,就从IBM手里夺走了国情普查局、统计局等几家最大的用户。
在支持艾肯完成马克1号后,沃森也曾让IBM研制过一种所谓"最好、最新、最大的超级计算机",同样花了100万美元。这台机器属于传统与创新的"大杂烩",万余支电子管和2万多个继电器极不协调地组装在一起,全长足有120英尺。虽然设计者叫它"程序选择式计算机",内行们却暗地称它是"巨大的科技恐龙",它的速度远远不能与全电子管组成的埃历阿克和尤里瓦克匹敌。
沃森老了,他已是70多岁的高龄,变革对他来说力不从心。他手下那些高级工程师们也老了,他们中间几乎没有一人懂得电子计算机为何物,为了使"科技恐龙"梦想成真,总设计师只好跑到大学里求助,雇来几个刚毕业的小青年越俎代庖,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安装电子管这种新奇玩意。
那一日,老沃森正在对他的工程师发怒,一位青年人悄悄地走进来,他要向老沃森面陈背水一战的韬略。这青年与沃森带一样礼帽,穿一式西装,眼角眉梢一副模子铸成,名字居然也叫托马斯·沃森(T.Watson)。此人正是老沃森的大儿子、公司执行副总裁,人们称他小沃森。
知子莫如父,老沃森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实在有些悬心吊胆。小沃森自己也承认,他过去是典型的花花公子,四处惹祸,读中学先后换了3个学校,仍然有好几门课不及格,大学时又染上酗酒恶习……总而言之,老沃森的记忆中,总有抹不掉的阴影。
小沃森看到父亲怒气稍退,轻声道出他的设想:"IBM应该采取断然行动了。我曾到宾州仔细地看过埃历阿克,我们要搞出类似的机器,当务之急是招兵买马,从全国招聘大量懂得电子技术的青年工程师。"老沃森问道:"你所说的是几十人吗?我呆在这里就能办到。""不,至少要几千人,IBM的工程师必须大换血,用金属板敲成机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老沃森点点头,他默默地想:也许这小子讲得有道理,让他试试看吧。
小沃森受命于"危难"之中。他父亲或许不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昔日的纨绔子,早已在战争熔炉里重铸了灵魂。小沃森在二战的5年中,曾驾驶着轰炸机冒着枪林弹雨飞行长达2500小时,官至空军中校军衔。战争,使他学会了奋不顾身和勇往直前,也使他学会了运筹帏幄,学会了如何组织和团结部属。
1950年5月,IBM开始跨越传统。小沃森首先提拔公司仅有的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麦克道尔担任研究主管,后者在短短数年之中,为IBM网罗到近4千余名朝气蓬勃的青年工程师和技师。青年人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计划:IBM应该制造一种具有全用途的科学计算机,仅设计和制造样机需要300万美元,整个计划费用将是这个数目的三四倍!
这台计划中的机器就是IBM701的大型电脑。显然,IBM面临的变革是带根本性的,他们将放弃穿孔卡,代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东西──真空管逻辑电路、磁芯存储器和磁带机。在小沃森眼里,IBM701就像是他心爱的B-24轰炸机,他必须带着他的新"机组",冲出眼前的"狭谷",奋力翱翔在蓝天。
1953年悄然而至,第一台IBM701运抵纽约,安装在总部大楼的底层。4月7日,IBM公司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老沃森使出浑身解数,请到150名顶尖的美国商界领袖和科学泰斗,公司总部大楼挤得水泄不通。在隆重的揭幕仪式上,人们看到了"电脑之父"冯·诺依曼、"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奥本海默走上了讲台,在贺词中,他把IBM701的研制成功称作是"对人类极端智慧的贡献"。
IBM701一炮打响,小沃森带着原班人马"杀"向更广阔的市场。当年8月,他宣布研制适用于会计作业的IBM702,50台订单纷至沓来。第二年,IBM650中型电脑接踵而至,以优越的性能和便宜的价格,再次赢得了用户的青睐。这型机器,后来的销售量竟达到千台,卷起一阵阵"IBM旋风"。1956年美国大选,历史惊人地重演:艾森豪威尔连选连任,史蒂文森再次败北。可是,美国各州的选民,在电视上只看到IBM电脑报数计分,再也不见尤里瓦克的踪影。
至此,电脑业第一轮激烈的争夺战,已让IBM"父子兵"扭转乾坤。有人恢谐地讲:"电脑产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大撤退的历史。"一些早期涉足计算机的大小公司,被迫卷起铺盖打退堂鼓。大浪淘沙后,除了IBM外,美国本土只留下以雷明顿·兰德公司为首的7家小公司,实难与IBM抗衡。新闻传媒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戏称美国电脑业是"IBM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
你可以发表评论、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或通过RSS 2.0订阅这个博客的所有文章。
上一篇: 15、成功的预言
|
下一篇:17、圣诞献厚礼